English

出版业将迎来动荡的十年

2000-0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晓家 我有话说

吴社长观点:

动荡因素之一:教材与教辅市场的争夺。

动荡因素之二:国外出版势力的介入。

动荡因素之三:工作室对正规出版社的冲击。

动荡因素之四:国有出版社的改革。

“对我国的出版业来讲,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动荡的十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吴智仁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亮出他这个不无争议的观点时,立即在同行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吴社长为什么这样讲?他的判断能否成为我们理解未来的一把钥匙?在世纪交替之际我们电话采访了他。

吴社长认为,五十年来我国的出版体制、出版政策、出版管理和出版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存在许多会给出版产业带来动荡的因素。

动荡因素之一:教材与教辅市场的争夺。吴社长指出,我国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已占出版总量的50%以上,是目前图书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它既是许多出版社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又是使有才华的编辑丧失最宝贵的创造能力和策划意识的腐蚀剂。为了抢占教辅图书市场,为了生存,许多出版社不得不偏离规定的出版方向,违背成立出版社的初衷,抽调出一部分编辑出版力量去生产已充斥市场的同类图书。许多编辑整天在审定加工同步训练、练习册,一年加工的的字数高达三四百万,既无时间也无必要再去开发选题,时间一长对原先专业方向的学科动态和市场需求一无所知。近期,这种状况很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出现重大调整,在出版界引发一场大地震。他认为改变教材、教辅图书的现有出版格局是一件好事。他建议,政府可以严格选定50家出版社(主要是教育类出版社)参与教材教辅书的出版,其他出版社可以出版学生课外读物,不准出版密切配合教学进程和应付考试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给予其他出版社以优惠财政政策(如全额返还所得税),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暂时经济困难。

动荡因素之二:国外出版势力的介入。中国的图书市场终究要成为世界图书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有些出版集团已提出要朝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传媒集团目标努力,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看,也要允许国外的出版集团跨过我国的国界。现在我们的政策是对海外资金一概说“不”,但实际的情况是海外出版社排着队想挤进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很不清楚。

动荡因素之三:工作室对正规出版社的冲击。吴社长告诉记者,目前许多有影响的图书是由工作室策划制作的,有的还获了奖,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工作室究竟是对现行出版体制的有益补充呢,还是一种“不怀好意”的替代?它们到底是中国出版业的毒瘤呢,还是未来有活力的出版社的雏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显然并未准备好该做出怎样的回答和应对。

动荡因素之四:国有出版社的改革。吴社长坦言,大多数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暴露出来的“缺乏竞争能力,难以生存与发展”的弊病在我们出版社身上也都能找到。而这些年来之所以生存得还不错,只是因为出版社在享受着专有出版政策带来的垄断利润。面对着出版业光辉的前景,现行体制下的出版社到底是高呼保护政策万岁呢,还是未雨绸缪,早日做好应变的准备?是否可以进行出版社公有制多样化的尝试呢?

此外,吴社长对于不断出现的违背专有出版政策,诸如买卖书号、一号多用、盗用社号、以书代刊、一刊两用的现象;中国出版现代化道路如何面对在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日益猖獗的盗版现象;如何为出版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等问题都做了精彩的论述。吴社长认为,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因而也就存在着许多变化因素。探讨它们会给未来十年的出版体制和出版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领导者,吴社长主张大胆地想,小心地做。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应变的准备,不变革,不创新,在未来十年中会受到惩罚;但操作上仍须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做,不是政策不许可的可以试验。

吴社长相信,信息社会里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的出版业有着光明的前途,特别是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出版更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迎接光辉未来的同时,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称未来十年为动荡的十年决非耸人听闻,我们要做好承受动荡的准备。“对我国的出版业来讲,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动荡的十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吴智仁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亮出他这个不无争议的观点时,立即在同行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吴社长为什么这样讲?他的判断能否成为我们理解未来的一把钥匙?在世纪交替之际我们电话采访了他。

吴社长认为,五十年来我国的出版体制、出版政策、出版管理和出版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存在许多会给出版产业带来动荡的因素。

动荡因素之一:教材与教辅市场的争夺。吴社长指出,我国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已占出版总量的50%以上,是目前图书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它既是许多出版社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又是使有才华的编辑丧失最宝贵的创造能力和策划意识的腐蚀剂。为了抢占教辅图书市场,为了生存,许多出版社不得不偏离规定的出版方向,违背成立出版社的初衷,抽调出一部分编辑出版力量去生产已充斥市场的同类图书。许多编辑整天在审定加工同步训练、练习册,一年加工的的字数高达三四百万,既无时间也无必要再去开发选题,时间一长对原先专业方向的学科动态和市场需求一无所知。近期,这种状况很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出现重大调整,在出版界引发一场大地震。他认为改变教材、教辅图书的现有出版格局是一件好事。他建议,政府可以严格选定50家出版社(主要是教育类出版社)参与教材教辅书的出版,其他出版社可以出版学生课外读物,不准出版密切配合教学进程和应付考试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给予其他出版社以优惠财政政策(如全额返还所得税),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暂时经济困难。

动荡因素之二:国外出版势力的介入。中国的图书市场终究要成为世界图书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有些出版集团已提出要朝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传媒集团目标努力,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看,也要允许国外的出版集团跨过我国的国界。现在我们的政策是对海外资金一概说“不”,但实际的情况是海外出版社排着队想挤进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很不清楚。

动荡因素之三:工作室对正规出版社的冲击。吴社长告诉记者,目前许多有影响的图书是由工作室策划制作的,有的还获了奖,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工作室究竟是对现行出版体制的有益补充呢,还是一种“不怀好意”的替代?它们到底是中国出版业的毒瘤呢,还是未来有活力的出版社的雏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显然并未准备好该做出怎样的回答和应对。

动荡因素之四:国有出版社的改革。吴社长坦言,大多数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暴露出来的“缺乏竞争能力,难以生存与发展”的弊病在我们出版社身上也都能找到。而这些年来之所以生存得还不错,只是因为出版社在享受着专有出版政策带来的垄断利润。面对着出版业光辉的前景,现行体制下的出版社到底是高呼保护政策万岁呢,还是未雨绸缪,早日做好应变的准备?是否可以进行出版社公有制多样化的尝试呢?

此外,吴社长对于不断出现的违背专有出版政策,诸如买卖书号、一号多用、盗用社号、以书代刊、一刊两用的现象;中国出版现代化道路如何面对在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日益猖獗的盗版现象;如何为出版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等问题都做了精彩的论述。吴社长认为,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因而也就存在着许多变化因素。探讨它们会给未来十年的出版体制和出版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领导者,吴社长主张大胆地想,小心地做。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应变的准备,不变革,不创新,在未来十年中会受到惩罚;但操作上仍须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做,不是政策不许可的可以试验。

吴社长相信,信息社会里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的出版业有着光明的前途,特别是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出版更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迎接光辉未来的同时,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称未来十年为动荡的十年决非耸人听闻,我们要做好承受动荡的准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